2013年12月3日

传统企业如何玩转互联网?

传统企业如何玩转互联网?

今天看一个产业有没有潜力,就看它离互联网有多远。能够真正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的企业,才可能真正赢得未来。eFuture董事长兼CEO颜艳春推荐这篇文章时说:这是目前关于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最全面的一个总结。你值得一读。

课前秀:三个段子

第一个段子:一个毫无餐饮行业经验的人开了一家餐馆,仅两个月时间,就实现了所在商场餐厅坪效第一名;VC投资6000万,估值4亿元人民币,这家餐厅是雕爷牛腩。

只有12道菜,花了500万元买断香港食神戴龙牛腩配方;每双筷子都是定制、全新的,吃完饭还可以带回家;老板每天花大量时间盯着针对菜品和服务不满的声音;开业前烧掉1000万搞了半年封测,期间邀请各路明星、达人、微博大号们免费试吃……

雕爷牛腩为什么这样安排?背后的逻辑是什么?

我们再看第二个段子:这是一个淘品牌,2012年6月在天猫上线,65天后成为中国网络坚果销售第一;2012年“双十一”创造了日销售766万的奇迹,名列中国电商食品类第一名;2013年1月单月销售额超过2200万;至今一年多时间,累计销售过亿,并再次获得IDG公司600万美元投资。这个品牌是三只松鼠。

三只松鼠带有品牌卡通形象的包裹、开箱器、快递大哥寄语、坚果包装袋、封口夹、垃圾袋、传递品牌理念的微杂志、卡通钥匙链,还有湿巾。

一个淘品牌,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做这些呢?

再看第三个段子:这是一家创业仅三年的企业。2011年销售额5亿元;2012年,销售额达到126亿元;2013上半年销售额达到132.7亿元,预计全年销售可能突破300亿元;在新一轮融资中,估值达100亿美元,位列国内互联网公司第四名。

这家企业是小米。雷军说,参与感是小米成功的最大秘密。怎样理解参与感?

这三个企业虽然分属不同的行业,但又惊人地相似,我们都称之为互联网品牌。

它们背后的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?

互联网思维“独孤九剑”

我给互联网思维下了个定义:在(移动)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,对市场、对用户、对产品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。

“独孤九剑”是华山派剑宗风清扬的武林绝学,强调“无招胜有招”,重在剑意,与互联网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。也意味着互联网思维将像“独孤九剑”破解天下各派武功一样,去重塑及颠覆各类传统行业。

我讲一下我所理解的互联网思维体系。

1、用户思维

“独孤九剑”第一招是总诀式,第一招学不会,后面的招数就很难领悟。互联网思维也一样。互联网思维,第一个,也是最重要的,就是用户思维。用户思维,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“以用户为中心”去考虑问题。

作为厂商,必须从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,建立起“以用户为中心”的企业文化,只有深度理解用户才能生存。没有认同,就没有合同。

这里面有几个法则

法则1:得“屌丝”者得天下。

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多抓住了“屌丝群体”、“草根一族”的需求。这是一个人人自称“屌丝”而骨子里认为自己是“高富帅”和“白富美”的时代。当你的产品不能让用户成为产品的一部分,不能和他们连接在一起,你的产品必然是失败的。QQ、百度、淘宝、微信、YY、小米,无一不是携“屌丝”以成霸业。

法则2:兜售参与感。

一种情况是按需定制,厂商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即可,如海尔的定制化冰箱;另一种情况是在用户的参与中去优化产品,如淘品牌“七格格”,每次的新品上市,都会把设计的款式放到其管理的粉丝群组里,让粉丝投票,这些粉丝决定了最终的潮流趋势,自然也会为这些产品买单。

让用户参与品牌传播,便是粉丝经济。我们的品牌需要的是粉丝,而不只是用户,因为用户远没有粉丝那么忠诚。粉丝是最优质的目标消费者,一旦注入感情因素,有缺陷的产品也会被接受。未来,没有粉丝的品牌都会消亡。

电影《小时代》豆瓣评分不到5分,但这个电影观影人群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,这些粉丝正是郭敬明的富矿。正因为有大量的粉丝“护法”,《小时代1》《小时代2》才创造出累计超过7亿的票房神话。

法则3:体验至上

好的用户体验应该从细节开始,并贯穿于每一个细节,能够让用户有所感知,并且这种感知要超出用户预期,给用户带来惊喜,贯穿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整个链条,说白了,就是让消费者一直爽。微信新版本对公众账号的折叠处理,就是很典型的“用户体验至上”的选择。

用户思维体系涵盖了最经典的品牌营销的Who-What-How模型,Who,目标消费者——“屌丝”;What,消费者需求——兜售参与感;How,怎样实现——全程用户体验至上。

2、简约思维

互联网时代,信息爆炸,用户的耐心越来越不足,所以,必须在短时间内抓住他!

法则4:专注,少即是多

苹果就是典型的例子,1997年苹果接近破产,乔帮主回归,砍掉了70%产品线,重点开发4款产品,使得苹果扭亏为盈,起死回生。即使到了5S,iPhone也只有5款。

品牌定位也要专注,给消费者一个选择你的理由,一个就足够。

最近很火的一个网络鲜花品牌RoseOnly,它的品牌定位是高端人群,买花者需要与收花者身份证号绑定,且每人只能绑定一次,意味着“一生只爱一人”。2013年2月上线,8月份做到了月销售额近1000万元。

大道至简,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传播,越难做。专注才有力量,才能做到极致。尤其在创业时期,做不到专注,就没有可能生存下去。

法则5:简约即是美

在产品设计方面,要做减法。外观要简洁,内在的操作流程要简化。Google首页永远都是清爽的界面,苹果的外观、特斯拉汽车的外观,都是这样的设计。

3、极致思维

极致思维,就是把产品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,超越用户预期。什么叫极致?极致就是把命都搭上。

法则6: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

用极限思维打造极致的产品。方法论有三条:第一,“需求要抓得准”(痛点,痒点或兴奋点);第二,“自己要逼得狠”(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);第三,“管理要盯得紧”(得产品经理得天下)。一切产业皆媒体,在这个社会化媒体时代,好产品自然会形成口碑传播。

尖叫,意味着必须把产品做到极致;极致,就是超越用户想象!

法则7:服务即营销

阿芙精油是知名的淘宝品牌,有两个小细节可以看出其对服务体验的极致追求:1)客服24小时轮流上班,使用Thinkpad小红帽笔记本工作,因为使用这种电脑切换窗口更加便捷,可以让消费者少等几秒钟;2)设有“CSO”,即首席惊喜官,每天在用户留言中寻找潜在的推销员或专家,找到之后会给对方寄出包裹,为这个可能的“意见领袖”制造惊喜。

海底捞的服务理念受到很多人推崇,但是在互联网思维席卷整个传统行业的浪潮之下,如果海底捞不能用互联网思维重构企业的话,学不会的,可能是海底捞了。

4、迭代思维

“敏捷开发”是互联网产品开发的典型方法论,是一种以人为核心、迭代、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,允许有所不足,不断试错,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产品。

这里面有两个点,一个“微”,一个“快”。

法则8:小处着眼,微创新

“微”,要从细微的用户需求入手,贴近用户心理,在用户参与和反馈中逐步改进。“可能你觉得是一个不起眼的点,但是用户可能觉得很重要”。360安全卫士当年只是一个安全防护产品,后来也成了新兴的互联网巨头。

法则9:精益创业,快速迭代

“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”,只有快速地对消费者需求做出反应,产品才更容易贴近消费者。Zynga游戏公司每周对游戏进行数次更新,小米MIUI系统坚持每周迭代,就连雕爷牛腩的菜单也是每月更新。

这里的迭代思维,对传统企业而言,更侧重在迭代的意识,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及时乃至实时关注消费者需求,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。

5、流量思维

流量意味着体量,体量意味着分量。“目光聚集之处,金钱必将追随”,流量即金钱,流量即入口,流量的价值不必多言。

法则10: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

互联网产品大多用免费策略极力争取用户、锁定用户。当年的360安全卫士,用免费杀毒入侵杀毒市场,一时间搅的天翻地覆,回头再看看,卡巴斯基、瑞星等杀毒软件,估计没有几台电脑还会装着了。

“免费是最昂贵的”,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选择免费策略,因产品、资源、时机而定。

法则11:坚持到质变的“临界点”

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,只要用户活跃数量达到一定程度,就会开始产生质变,从而带来商机或价值。QQ若没有当年的坚持,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企业帝国。注意力经济时代,先把流量做上去,才有机会思考后面的问题,否则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。

6、社会化思维

社会化商业的核心是网,公司面对的客户以网的形式存在,这将改变企业生产、销售、营销等整个形态。

法则12:利用好社会化媒体

有一个做智能手表的品牌,通过10条微信,近100个微信群讨论,3千多人转发,11小时预订售出18698只T-Watch智能手表,订单金额900多万元。

这就是微信朋友圈社会化营销的魅力。有一点要记住,口碑营销不是自说自话,一定是站在用户的角度、以用户的方式和用户沟通。

法则13:众包协作

众包是以“蜂群思维”和层级架构为核心的互联网协作模式,维基百科就是典型的众包产品。传统企业要思考如何利用外脑,不用招募,便可“天下贤才入吾彀中”。

InnoCentive网站创立于2001年,已经成为化学和生物领域的重要研发供求网络平台。该公司引入“创新中心”的模式,把公司外部的创新比例从原来的15%提高到50%,研发能力提高了60%。

小米手机在研发中让用户深度参与,实际上也是一种众包模式。

7、大数据思维

大数据思维,是指对大数据的认识,对企业资产、关键竞争要素的理解。

法则14: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

用户在网络上一般会产生信息、行为、关系三个层面的数据,这些数据的沉淀,有助于企业进行预测和决策。一切皆可被数据化,企业必须构建自己的大数据平台,小企业,也要有大数据。

法则15:你的用户是每个人

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,企业的营销策略应该针对个性化用户做精准营销。

银泰网上线后,打通了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的会员账号,在百货和购物中心铺设免费wifi。当一位已注册账号的客人进入实体店,他的手机连接上wifi,他与银泰的所有互动记录会一一在后台呈现,银泰就能据此判别消费者的购物喜好。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商品和库存的可视化,并达到与用户之间的沟通。

8、平台思维

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、共享、共赢的思维。平台模式最有可能成就产业巨头。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里,有60家企业的主要收入来自平台商业模式,包括苹果、谷歌等。

法则16: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

平台模式的精髓,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。

将来的平台之争,一定是生态圈之间的竞争。百度、阿里、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围绕搜索、电商、社交各自构筑了强大的产业生态,所以后来者如360其实是很难撼动的。

法则17:善用现有平台

当你不具备构建生态型平台实力的时候,那就要思考怎样利用现有的平台。

马云说:“假设我是90后重新创业,前面有个阿里巴巴,有个腾讯,我不会跟它挑战,心不能太大。”

法则18:让企业成为员工的平台

互联网巨头的组织变革,都是围绕着如何打造内部“平台型组织”。

包括阿里巴巴25个事业部的分拆、腾讯6大事业群的调整,都旨在发挥内部组织的平台化作用。海尔将8万多人分为2000个自主经营体,让员工成为真正的“创业者”,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CEO。

内部平台化就是要变成自组织而不是他组织。他组织永远听命于别人,自组织是自己来创新。

9、跨界思维

(随着)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,很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,互联网企业的触角已无孔不入,(如)零售、图书、金融、电信、娱乐、交通、媒体等等。

法则19:携“用户”以令诸侯

这些互联网企业,为什么能够参与乃至赢得跨界竞争?答案就是:用户!

他们掌握着一方面掌握用户数据,另一方面又具备用户思维,自然能够携“用户”以令诸侯。阿里巴巴、腾讯相继申办银行,小米做手机、做电视,都是这样的道理。

未来十年,是中国商业领域大规模打劫的时代,一旦用户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,来不及变革的企业,必定遭遇劫数!

所以,最后一个法则:用互联网思维,大胆颠覆式创新。

一个真正牛逼的人一定是一个跨界的人,能够同时在科技和人文的交汇点上找到自己的坐标。一个真正厉害的企业,一定是手握用户和数据资源,敢于跨界创新的组织。

李彦宏指出:“互联网产业最大的机会在于发挥自身的网络优势、技术优势、管理优势等,去提升、改造线下的传统产业,改变原有的产业发展节奏、建立起新的游戏规则。

以上便是我总结的互联网思维“独孤九剑”。

今天看一个产业有没有潜力,就看它离互联网有多远。能够真正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的企业,才可能真正赢得未来。

美图秀秀蔡文胜说:未来属于那些传统产业里懂互联网的人,而不是那些懂互联网但不懂传统产业的人。

金山网络傅盛说:产业机会属于敢于用互联网向传统行业发起进攻的互联网人。

我们认为,未来一定是属于既能深刻理解传统商业的本质,也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。不管你是来自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领域。未来一定属于这种O2O“两栖人才”。

未来,微信该何去何从???


打鸡血:
从数据看,微信App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App形态。 
微信目前有2.719亿月活跃用户,包括国际版。10月底有消息称微信用户数突破6亿。海量用户是朋友圈和公众平台的根基。微信共拥有200万+个公众账号,并以8000/每天的速度增长,这个增长率将有增无减,年底将有230万以上的公众账号,明年5月将超过300万。

200万App是什么概念呢?微信产品部副总经理张颖说,每个公众号均是一款App。笔者在4月曾提出类微信App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第三大入口:与Web App和本地App并列的一种App形态。AppStore和Google Play的应用数量经过五年发展,今年刚突破百万。从数量上看,微信App已经领先。

公众平台推出只有1年3个月。高速增长反映了微信App强劲的需求和极低的门槛,正如其初心“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”,微信连接人与人,公众平台则连接人与组织,人与物,个与世界。

微信App与其他App平台的不同在于:它是基于ID和关系链的,应用以内容和深度服务的方式在社交网络流转。社交属性是其在用户基础后的第二大魅力。

据微信透露,目前朋友圈分享传播累计超10亿次,每天用户上传图片超过1亿,这个节奏不只是让新浪微博受到影响,连QQ空间手机版和腾讯微博也难以避免。朋友圈和公众账号协同发展,媒体、社交、工具等产品形态一应俱全,微信不想成为超级平台,都难。

除了用户基础和社交基因,与生俱来的异步通信、双向互动、语音、图片和位置交互这些移动互联网的特征,均使其生机勃勃。

秀榜样:

微信App树典型,让一部分企业先爽起来,大的带动小的。
来看看微信官方挑选的典型案例。

展厅部分:

★友宝自动售货机:消灭钢镚,微信扫码获得饼干饮料。
★海尔空调微信操控:让空调听懂人话,微信成为人与机器的接口。
★ICNTV让遥控板成为历史:通过微信进行电视节目选择,付费内容购买。
★印美图,谁还需要拍立得:通过微信支付进行照片即时打印。
★太平洋咖啡:叮咚你收到一杯咖啡:直接扫描二维码购买咖啡后,太平洋咖啡扫码机再扫二维码校验后兑换咖啡。
★易迅微信购物:
直接扫描商品一键下单。
★微信支付充话费:扫码充话费。

在这些案例中,微信与硬件、电商、实体商家和生活服务打通,实现人机连接、O2O闭环。“微信是对象和消息组成的消息系统”:对象是人,电商,实体,物体,硬件,他们之间通过消息和接口互相连接。这些案例几乎都用到了微信支付接口。可以说,展厅是微信支付的主场。

演讲部分:

订阅号列举了逻辑思维、CCTV、参考消息、国务院公报以及联合国潘基文使用公众平台的案例,越到后面越高大上,均有强烈的媒体属性。服务号仍旧是微信从开始便力推的几个模范行业:金融,政府,电商以及ICNTV和友宝。

微信选择这些榜样释放了什么信号?

1、几乎所有榜样都是大企业,中小企业缺席:很多与微信有合作历史,大企业在微信探索方面,有队伍也有资源。微信对于开放异常谨慎,张弛有度,依然是“找先进、树典型”的思路在引导微信App产业良性发展。

2、是合作伙伴大会,不是开发者大会:中国有1000家以上的微信开发者,第三方微信开发者在10多个提问者中只出现一次,多数第三方开发者报名后大都被拒绝。

3、营销不被鼓励,服务才是王道。对于微信来说“用户体验”是天条,想必也是开发者和合作伙伴不能碰触的红线。本次很难见到营销推广这类信息。“零营销”,更加验证了这点。

4、公众平台可以是CRM,但远不止CRM:从与硬件结合、与电视结合,与电商结合这些均可以看出,公众平台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,但绝对不止于此。

本次大会微信并未强调平台的规则,而是强调能力的提供。可以认为这是微信的“抓大放小”。

给能力

9大认证号新接口+8大即将到来的新能力
微信10月底已在公众平台与300元认证服务同步上线了9大新接口。本次大会上微信产品部经理张颖进行了一一解释。

公众号开放之初具备基础消息能力(收消息和回复消息)和自定义菜单接口能力。新的9大接口则主要面向服务号,包括语音识别、客服、网页授权、带参二维码、LBS、获取用户资料、关注者列表、分组接口和多媒体文件接口。企业在获得这些能力后可以深度服务,真正将微信做成一套CRM,一个互动渠道。

实际上微信具备的能力远远不止于此。但微信在开放过程却扭扭捏捏。马化腾在前几天已经表态了:“开放具体到哪一层,一到十到底是2.5还是3.5,还是5,或者不同的玩法,我们现在还在摸索。”曾鸣则表示,腾讯很创新,微信公众平台目前还看不到类似的形态,微信在摸索和探索的,开放一个能力就不能收回,否则有伤害。所以只能小步走。

我想另一点微信没说透的是开放与腾讯本身利益之间的平衡。天下没有无私的企业,用户ID、关系链和社交数据,均是腾讯的核心资产,外界对微信的开放的欲望是无穷的,腾讯有自己的底线和节奏。

万众瞩目的微信支付能力如何开放,审核规则是什么?微信只表态,微信支付接口审核严格,现在早期审核流程未来会不断完善。开放已是必然的,就看何时了。由于安全要求高,就算有阿里的虎视眈眈,微信也得小心翼翼。

接下来微信还计划将语音识别接口开放给微信之外的App。同时在微信提供更多的能力接口,包括图像识别技术、语义识别技术和五大地图能力。

如果说提到微信支付,大家第一个便想到支付宝要颤抖。那么后续的几大能力无一不是指向百度,以及高德和讯飞。那么,微信公众平台的竞争格局究竟如何?

支付牌

微信支付抢夺的市场本来就不是支付宝的
微信支付四个场景:公众号支付、App内支付、WEB端扫码支付和线下的扫码支付,微信支付从二维码和移动端出发,向PC端入侵。形成了手机支付宝不具备的优势和场景,例如与公众平台的结合(支付延伸到CRM、电商等),与银行卡的绑定(去掉充值概念),与用户ID的绑定(去掉登录环节)。

说手机支付宝颤抖会有些夸张,但阿里显然已经警醒。

愚人节便有消息称阿里“旺信“要推公众平台,而后微淘、来往、来往公众平台、支付宝推送功能纷纷上线。除了补齐社交和公众平台的短板外,阿里近日更是大力将用户推向移动端。双十一前夕阿里产品提供免流量服务,最近则通过费率调整驱使用户使用手机支付宝。

微信支付影响的不只是手机支付宝本身。通过微信支付盘活腾讯电商系,让淘宝店主纷纷入驻微信或者易迅开店,直接动阿里的基业。易迅网高管演讲时甚至说:“如果将来淘宝不再存在,易迅也不再存在,只有微信,会发生什么?”。

不过,微信支付影响了阿里,但又不只是影响阿里,支付宝并非首当其冲。

移动支付本身就是个BigCase,银联、银行、运营商、储值卡、拉卡拉、NFC近场支付等已经玩家众多。在线下实体商家看到数台POS机、扫码仪、刷卡器、羊城通刷卡仪(公交卡)、甚至NFC感应器并不奇怪。而微信支付会成为下一个线下颇具实力的支付形态。由于支付宝此前在线下支付市场不大,并不会受到大冲击。

再看App内支付。例如游戏道具收费、微信表情收费这类小额支付。这类收费此前既有手机支付宝,手机财付通这些玩家,但更主流的玩家则是运营商的话费支付。中国移动数字音乐、数字阅读、游戏动漫和应用市场的一大核心能力便是话费小额支付。腾讯很多增值业务收费正是使用运营商的话费支付,而现在除了会逐步摆脱依赖外,其他App内支付也会多一个选择。不过,iOS上的App内支付,如何绕过苹果,是个问题。

Web扫码支付对原有网络支付市场的影响,我并不乐观。PC端的支付习惯经过多年培养,要改变也没这么容易。公众账号内支付,此后必然是微信支付的天下。整体来说,微信支付是一个强有力的玩家,要颠覆谁,抑或一家独大则不大可能。很可能微信支付会在这四个场景中抑或新的场景中,找到它最擅长的建立优势。

新能力:

百度、高德和迅飞被影响,微信内的接口调用需求是微信的

微信接下来会将语音识别能力开放给微信之外的App。同时还会提供语义识别能力开放。这一块是科大讯飞、百度、云知声等厂家的既有市场。

科大讯飞和云知声是业界知名的2B语音能力提供商。前者是中国移动投资的上市公司,在语音市场根深蒂固,形成技术、数据和品牌优势。云知声则是创业者中的佼佼者,乐视盒子、搜狗语音助手、易信等产品便使用了云知声的能力,不久前云知声还完成1亿元的融资。百度则是在Siri之后开始研发自己的百度语音助手,并自主研发语音技术,现已成熟,10月25日百度上线了语音开放平台,将能力开放给开发者。

之前了解的是,微信语音识别团队30多人,在人力上与传统语音巨头少则数百多则数千有差距外,在数据和技术的积累上还需追赶。微信因为语音交互的基因,不缺语料,百度此前表示自己的识别率已高达90%,微信今日则称在某些特定领域,识别率已高达92%。耐人寻味。微信也多次强调其语音识别开放的思路是,在垂直领域深度定制,帮助微信公众号开发者实现智能客服。由于不同领域的语言有一定的结构特征,因此面向特定领域例如金融客服提升识别率也是可行之道。但通用性上与讯飞、百度相比还是会有差距。

第二个即将开放的能力语义更是搜索引擎的专长。所谓语义是指理解自然语言。微信并没有搜索引擎的基因,而腾讯搜搜已经并入搜狗,在语义能力上微信不论是借助外力还是自力更生,要超越百度也难。典型的例子便是Siri和Google Now,后者因为语义解析和内容方面的优势,在效果上胜过Siri。

第三个图片识别能力开放,这个目前国内并无对应的接口。百度在这方面已经进行较多探索,例如推出百度魔图、百度以图搜图、百度移动图片搜索等产品,甚至还一度传出要开发Baidu Eye这一类似Glass的产品。百度凭借海量的图片库、深度学习方面的一些人才和技术优势已经取得显著效果。不过,百度暂时还未将这个能力开放。

微信开放后,企业、卖家可以上传一些领域内的商品图片,用户扫一扫实物图片后便可快速匹配对应的结果。而朋友圈里面的隐私图片并不会被这个能力拿去使用。这意味着微信图片识别只是百度做的很小一部分。微信此前推出图书封面、CD封面等扫一扫功能,已经让百度感受到移动搜索的威胁,现在能力还有差距,百度也不能不防。微信此举或将推动百度图片识别能力的开放。

最后就是地图的开放。目前中国地图百度和高德已经形成双寡头的地位。前者将地图作为移动平台级业务培育,后者则被阿里投资作为O2O的重要一环。而腾讯此前由于地图由搜搜负责,并且接入高德数据,并未获得与腾讯地位匹配的份额。
反而是搜搜街景获得了不错的发展。搜搜这个品牌行将消失,腾讯地图也将成为腾讯MIG除了安全外的重点业务。它在支撑微信的同时,也将通过微信获得用户、POS数据、LBS标注、用户数据。可以说,此后是协同发展,去与百度和高德抢夺地图市场。

不过,也可以看出,微信不论推出哪种接口,并不是“为了与XX竞争”,而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,为了满足合作伙伴和开发者的能力支持的需求,自然而然的行为。很简单,如果微信不提供这些能力,就避免不了一种尴尬:公众号开发者一边调用着百度云的各种能力,抑或竞争对手阿里旗下的高德的地图,一边共享着微信的数据和用户。微信提供这些能力就算不够完善,由于有一体化能力服务的优势,有垂直领域的优势,也将与百度等展开对开发者强有力的争夺。

就在CSDN几天前巨型的MDCC上,百度副总裁李明远宣布百度内测3个月的轻应用平台即将在12月正式开放。而百度轻应用平台与微信公众平台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。均具有开发成本低、快速部署、用户便捷使用的优势。所不同的是,微信有社交优势,而百度则是流量和发现内容的能力。最生动的例子便是:你可以将微信公众号以名片分享给朋友,百度很难做到;但通过需求例如“搬家、找阿姨”则可以在百度搜索到轻应用,微信公众号则需要通过扫码,抑或知道账号名称或ID才可发现。

不过,微信是基于通信和社交的一个平台,而百度则是围绕信息的搜索引擎。App是为了满足需求解决问题,必要性、适合性和成本均需考虑。不论哪一种App形态,没有最好的,只有最适合的。

微信公众平台已经一骑绝尘,帮助腾讯彻底地实现“一站式生活”的理想,世界正在被它改变。微信只是开了一个头,接下来将有更多超级平台参与到“类微信App”抑或“轻应用”的推动之中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